酒驾的预防措施和专家建议
■预防措施
1. 安装车载防酒后驾驶系统。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李丽萍教授介绍,该系统是安装车内的检测系统,司机吹气检测之后,没有检测出酒精含量时,才能点火发动汽车,否则车辆将无法发动,避免酒驾司机上路的可能。目前,香港等地方已经使用该系统,李丽萍教授表示,安装成本并不高,可以作为汽车的标准配件推行,或是由国家法律提供支援,出台限制管理法律条文,对有酒驾记录人员实施强制安装防酒后驾驶系统。
2. 提供酒后代驾服务,餐饮娱乐场所为客人开设或由政府开通酒后代驾服务专线。推广酒后代驾服务,让更多的饮酒者养成酒后找代驾的习惯,减少酒驾的可能性。
3. 餐饮娱乐场所酒水消费较多,对于消费的客人,餐饮娱乐场所免收酒后过夜的停车费,可能只是几十块钱的优惠,但是消除客人的后顾之忧,支持客人酒后主动放弃驾驶。
4. 在酒标酒单上印制警示令,像香烟上印制吸烟有害健康的警语一样,在酒标上印制酒后不驾车宣传语,漫画等印在酒水单上,时刻提醒饮酒者。
5. 让酒驾者履行社会服务,除国家规定处罚外,可以到医院做义工等。像酒驾者目前的处罚是扣分罚款,在此基础之上,让酒驾者通过做义工,受到心灵上的触动,消除今后酒驾的念头。
6. 录制亲情提示音,亲人可为开车的家人录下手机定时提醒录音,或是手机来电铃声,如“爸爸,喝酒别开车,我和妈妈在家等你”等,小手拉大手,用亲情提醒司机饮酒不开车。
7. 为醉酒者友情叫车,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叫辆出租车,以免醉酒者孤立无助,铤而走险选择酒驾。
■专家建议
醉驾标准应更加严格
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李丽萍介绍,全球各国对于酒驾的认定标准不一样,我国分为饮酒驾车、醉酒驾车两个标准,而国外大多只有一个标准。像加拿大、巴西和我国的醉驾标准一样,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80毫克就算违法,而法国、德国的标准是50毫克,最为严厉的日本,只要血液中查出酒精含量就算违法。“我国的醉驾标准,放在全球来看还是宽松的。”李丽萍表示,每个人对酒精的消解能力不同,有的人吹出的数值没有达到醉驾标准,但是已经影响到驾车,如果能将醉驾的标准降低,会更有利于减少交通安全隐患。
我国的酒驾标准是如何制定的?余凌云教授介绍,标准是依托于人体医学实验得来的,而且综合考量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,根据实验情况,中国人的饮食中存在很多产生酒精的食物,像饭桌上常吃的土豆,也会产生酒精。因此,酒后驾车标准为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0毫克,是比较合理的。余凌云教授表示,醉酒驾车的标准可以更加严格,可以参照欧洲国家40到50毫克的标准。